不久前,国际著名动物分类学期刊《ZOOTAXA》上,绍兴诸暨二中高二学生赵铁雄和上海师范大学博士殷子为,美国博物馆研究员、博士生导师Alfred F.Newton共同署名发表科学论文,宣布发现了一个新的昆虫Odontalgus dongbaiensis yin&zhao,中文名“东白山”。
“东白山”的名字,就来自赵铁雄的家乡。正是这个昆虫17岁的少年,在东白山上率先发现了这个新。
但这种喜悦,对赵铁雄来说并不是第一次。早在4年多前,他就发现过另一个新,这种昆虫后来直接被命名为“赵铁雄隆线隐翅虫”。
白色T恤,暗色短裤,一双运动鞋,戴着黑框眼镜,看起来内敛安静,坐在班级最后一排,这个身高一米八五的男孩就是赵铁雄。
但在家里,他的书房里几乎没有任何高中学习资料,取而代之的则是专业体视镜(甲虫在镜头下能够放大40至45倍),和书柜上1000多只昆虫标本。
“喜欢甲虫是因为它们外形很漂亮,色彩和种类都非常丰富,一看就容易让人。”生于1999年的赵铁雄说。
赵铁雄的爱好得到了父母的全力支持。为了方便儿子观察小型隐翅虫(属于昆虫纲、鞘翅目),赵爸爸花费近两千元网购了体视镜,又花一万多元购入一套单反相机,用于拍摄昆虫。
“像这次发现的‘东白山’,长约1毫米,标本就是在体视镜下完成的。”赵爸爸告诉钱江晚报记者,在儿子的带动下,自己也成了一个甲虫铁粉,和儿子采集甲虫、帮儿子拍摄照片甚至帮他烘干标本。
“他从小就喜欢小动物,三四岁的时候,就趴在花坛里看蚂蚁搬家,一看就是一两个小时。”赵妈妈说,小时候,赵铁雄几乎每一周,都要和爸爸去老家的后山爬山、抓甲虫。
2008年,小学三年级的赵铁雄发现了一个叫“中国昆虫爱好者”的论坛,这里集聚了许多国内著名的昆虫研究专家和爱好者。
就在论坛里,他结识了上海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昆虫分类实验室的老师和学生,学到了很多捕虫、制作标本的专业知识。
2011年夏天,赵铁雄和爸爸收到邀请,走进大生物研究中心的实验室,“在实验室我看到了很多细小的隐翅虫,受他们的影响,我开始对体形较小的隐翅虫发生兴趣。”
就在这一年,赵铁雄在诸暨马剑采集到一种不知名的隐翅虫,被大一位学生命名为“赵铁雄隆线隐翅虫”,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著名动物分类学期刊《ZOOTAXA》上。
从此,赵铁雄一发不可。2014年,15岁的赵铁雄已经成为了“中国昆虫爱好者”论坛甲虫总版隐翅专版的版主。
2015年10月,他和爸爸去东白山采集时发现了一只“神虫”,虽然只有1毫米长,但他从未在相关资料见过,他把这个消息告诉大的老师殷子为。
因标本制作时间太长,有些组织无剖清楚。今年4月,赵铁雄和爸爸再上东白山,找到了另一只同类雌虫。殷子为经研究确认,这是一个完整的新种。
殷老师说,因为这种蚁甲来自东白山,对这座大山有着深厚情感的赵铁雄,就将它的中文名命名为“东白山”。
“我在爱好和学习之间还没有找到平衡,我希望两者不会有冲突,其实我希望以后可以继续研究隐翅虫。”赵铁雄说。
推荐: